瑞典發展模式的省思

 

 

張維邦/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專任教授

 


提及北歐瑞典,舉世所矚目的是其厲行將近六、七十年的先進社會福祉制度,此一制度在一九三○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由瑞典社會民主黨積極推動。然而以後社會民主黨下台,右派的聯合政府還是不敢貿然棄置行之有年的制度,可見瑞典的社會福祉傳統已相當根深蒂固,不因政權的更替消長而偏廢。

社會民主本身其實是瑞典的菁英

對瑞典發展模式(Den svenska modellen)有精深研究的名經濟學家林貝克(Assar Lindbeck, 1930-)教授,曾提出如下的特徵:《瑞典經濟暨社會發展的模式,這是由不尋常的(unusually)自由又有創意的私營部門,以及勞動市場組織與不尋常的以社會保障及服務為依歸的有雄圖的公共部門間的不尋常和諧運作的合作特徵所構成的。對其他眾多國家而言瑞典的﹝混合經濟﹞是個有意思的例子。》(引自Thorvaldur Gylfason編的The Swedish Model under Stress: A View from the Stands, Stockholm, SNS Forlag, 1997, p.12)瑞典的社會福祉制度其實與瑞典的社會民主(Social democracy)傳統分不開,而社會民主本身其實是瑞典菁英(不僅是政黨,也包括社會運動人士)透過長期的政黨與政黨(財稅方面的)或是國家與社會間(勞資和諧關係,教育合理化制度的推動)的協商運作,而體制化出來的一種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此一體系隱含著集體的公平正義價值觀,其經濟發展社會化遠比前蘇俄及今日中共所實施的所謂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更徹底也更公允。

以高額繳稅制度實施再分配

瑞典是透過高額繳稅制度實施國民所得的再分配,而這種高額累進稅對企業家及高所得者表面上相當不利,可是除了著名的瑞典電影導演Ingmar Bergman1918-)或是1976-1981年縱橫全球網壇的高收入網球明星Borg1956-)為了高稅曾「出走」外,迄今為止瑞典的大企業或是中小企業並沒有一窩蜂往東歐大陸大舉「進軍」的怪象,政府也無必要採取「戒急用忍」的規範措施,相反地大多數的瑞典企業還是將「根」留在北歐。像有名的Alfa-Laval, ABBASEA與瑞士的Braun-Bovari合併後成了世界最大的機械公司),Electrolux, Ericsson, Saab-Scania, SKF, the Swedish Match Co.,Volvo全方位在世界各地擴展他們的投資事業之餘,依舊還是瑞典的good corporate(典範公司),不因高稅額而出走。企業為了因應高薪資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這點值得我國大廠商的反省,希望能向先進的瑞典創業家學習全球的佈局策略,偶而研究如何回饋社會大眾。

今日瑞典大企業的發展,其起發的時期與美國、德國與日本大致相彷佛,約在十九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瑞典各大企業國際化平均還沒超過一百年歷史,像VolvoSaab更晚,先後在19721949才開始量產名牌汽車,如今兩家公司在台投資,派有瑞典經理人專司促銷及維護修理的職責。台灣長期受到美國價值觀的影響,習慣以美國的觀點利益當成唯一的世界觀來了解世界。一般的美國學者對瑞典的社會體系成就,基於意識型態的考量,不太情願讚揚恭維,因為如果瑞典的發展模式廣為世人所認知接受,那麼美國就難推銷其獨霸的價值觀。美國華盛頓特區Brookings Institution智庫於1987年由Barry P. BosworthAlice M.Rivlin合編的「瑞典經濟」(The Swedish Economy)的就以新自由古典派理論批判瑞典勞動市場經濟及社會福利制度。

美國本土已無新疆土可揮灑

對施行將近六、七十年的瑞典「社會體系」不從其文化、政治經濟傳統及社會階級和諧的要求進行全面的解析,卻單單挑出美國人習以為常的自由經濟單面向(one dimension)來指點。美國個人主義(self-made men/women)體系下的「自由」經濟體制,以競爭為主軸,淘汰無效率的企業。事實上美國拜賜十九世紀土地廣袤,個人潛力有無限的空間可供發揮,乃孕育出獨特的美國價值觀的生活方式,而今美國本土已無新疆土(new frontier)可揮灑,所以挾持科技、文化(好萊塢、CNN)與金融產業的全球化態勢,在全世界宣揚商業無國界的理念,讓美國以外的國家區域成為美國產業的new frontier,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媒體一再宣傳全球化無可逆流的道理。

然而歐洲人面對全球化,卻有不同的解讀;他們通常很謹慎地將經貿科技與社會文化價值取向分隔開來分析全球化對歐陸的衝擊。對經貿科技的全球化積極綢繆面對其挑戰的策略,但是對社會文化宗教的價值體系的美國化(美國人眼中的全球化)則採取謹慎的態度,以歐洲整合為主軸,於維護各國的文化傳統外,更不忘進行泛歐洲文化深度的提升運動。瑞典模式有其歷史文化傳統背景,台灣事實上無從照單全收,但對瑞典進步的社會體系的理念,至少可供國人思考。為什麼瑞典不依美國的生活樣式畫葫蘆?這就值得台灣知識界的反思。盼望能記取歐洲各國如何因應由美國凌厲主導全球化的教訓!

社會和諧體制值得吾人學習研究

總之,迄今行了將近之六、七十年的自由民主進步的社會和諧體制,值得吾人學習研究。政黨政治既然以民意為依歸,而經濟繁榮是社會福祉制度運作的先決條件之一,一旦景氣不振時,到底此一制度能否繼續運作?而今瑞典於1995年加入【歐洲聯盟】後,也將近五年,歐洲整合是否會影響瑞典的社會體系?有待瑞典人民發揮即能保持優越的社會民主傳統,又能與歐盟其他先進國家互動的睿智了。於加拿大Montreal旅次,August6 1999

(原載於1999年8月16日民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