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子」對
未來台灣的願景

 

潘振輝

景文技術學院講師

 

美國田納西州凡德比爾特(Vanderbilt)大學歐文(Owen)管理學院的理查奧利佛(Richard W. Oliver)教授所著『預約2050年』 (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一書提出:人類由以前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到目前的資訊時代以及將來的生物物質時代與教育育樂時代。人類群體將國家、民族、族群因科技與全球化趨勢形成地球村。分兩方面:

全球化方面:企業、社會次序及商業的全球化。電信、廣播將全球每一件事即時呈現在全球觀眾眼前。

科技方面:工業產品均附屬於資訊管理科技,各項產品整合由智慧型科技執行,產品的配銷、運送和服務賴以儲運的運作。

「台灣之子」對政府管理、經營及改革提出「新中間路線」。其六項訴求:建立中央與地方適當分權,修憲成分權、制衡的架構,顧及全球戰略、亞太地區安全,政府、企業與人民建立「夥伴關係」,社區鄰里的合作及重視教育與人文素養。「新中間路線」以全球化視野建立新思維,強調人民的責任、義務與權利是超越省籍、族群、政黨及統獨的矛盾之外的;以多元、包容的觀點,進行新思考、新融和;並重視社運團體、非政府組織及單一議題組織,不再顯現政府是管理人民的高姿態。符合了『預約2050年』所提出消除政府與人民的從屬關係並改變為均衡且互相監督的關係。因此,將來全球化後經濟行為由科技直接執行;政府單位不但不能膨脹反而逐漸縮小。

「台灣之子」鑑於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巨大災難;全國志士、捐獻及救災行動,重建了自己的信心、重建了對別人的信任也重建對土地的信仰。於是提出「志工台灣」的願景。志工就是社區的每一分子,以使命為優先。重視經營績效,充分利用社區的人力資源,使得每一分子能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肯定。另方面,思考女性同胞在台灣社會的角色。女性同胞承受工作壓力、家務勞動、照顧弱小,卻遭受社會不公平待遇。譬如,同工不同酬、家庭地位不平等、升遷機會不同等等。在台北市長任內,將女性思考放入市政經營,建立市民參與式的民主協商機制。在市府組織上,增加「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此作法針對著即將來臨的全球化課題:經濟活動、人口集中在大都市,由志工的使命感配合了市民參與式的民主協商機制,必定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誤解與衝突,降低某些人的犯罪行為。尤其女性志工秉持「照顧」、「關愛」、「溝通」、「平等」、「互助互愛」更能創造社會的祥和。

「台灣之子」對國家風險的決策顧及全方位的國家安全,其定位是國家安全的位階高於一切。經濟安全是永續發展的動力,社會安全作為底層的防護網。在自身安全安穩之下,讓中國體認其利益在東亞而不在台灣。中國沿海的藍色航道是東亞各國的命脈所繫,釋放此航道可成就中國在東亞的經貿地位。也就是共同使用藍色航道是提昇中國經濟最有利最快捷的途徑。引導中國經濟經由自然環境通路、資本通路、資訊通路而獲得發展,不必堵在台灣島上。以東亞大國為基礎,中國如果想與美國分庭抗禮,就必須改變意識型態,放棄「土地佔領」為「意識征服」的戰略想法。如此,正符合『預約2050年』企業、社會次序及商業全球化後,必須尋求儲運的通路,以便配銷、運送及服務。

「台灣之子」設計「邁向相互信任的綠色矽島」總藍圖。心目中一直有一個「綠谷」(Green Valley)的夢想:想像人類未來應該可以同時享受美麗的自然生態與便利的高科技。進一步改善夥伴關係為信任社會,促使全民互信互享共有資源,走出族群問題的陰霾。正是『預約2050年』由資訊時代進入生物物質時代與教育育樂時代,其權利由中央向邊陲。不獨占科技、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獨占、少數族群的經濟實力將擴大,全民互信互享資源。

最後,本人提出自我願景,讓台灣之子成為台灣的領導人,對政府型態、管理、經營立即作有效的改革;推行「志工台灣」,在台灣所轄領域內人民互助、互信、互諒。進一步,協助兄弟之邦中國邁向民主繁榮並改變意識型態,放棄「土地佔領」為「意識征服」的戰略想法。使綠色矽島能入生物物質時代,然後享受教育育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