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學生必選本土語言
林春生/台大三研所教授兼所長
教育部正設計「九年一貫制」新課程,這是我國教育改革重要工作的一環。值此邁向新世紀之時刻,吾人深信政府當局對於長期以來頗受爭議的語言政策,應該會有明智的抉擇。
台灣本為南島語系族群的天地,四百多年前,漢藏語系百越族群移居台灣,戰後又有大陸其他族群避亂來台,所以本質上台灣是多語族的社會。在人權為新世紀人類共同價值的此一時刻,教育文化政策的制定,必須尊重本土語言之傳承。過去半世紀以來,執政者忽略本地人之情感,以「北京語」為「國語」,禁止小學生使用本土語言,刻意損毀本土青少年的人格尊嚴,企圖逐漸消滅本土語言,這其實是一種文化侵略的「暴政」。解嚴之初,台灣走向民主化,大家領悟到「今是昨非」,連過去扮演打壓本土文化高手的人,也轉而補習台灣本土語言了。
在人類社會,語言並無優劣,族群多樣化是上帝的安排,人類應懂得互愛。基於婚姻的自然同化是可以接受的,但以強制力或刻意的歧視來消滅弱勢族群,則令人不敢苟同。試想,我們對稀有動物尚且加以保護,對台灣「人類博物館」中各族群的語言,豈可不加以發現?吾人提倡珍視本土語言,並不否定共同語言存在之必要性,所欲表達者乃是,政府當局必須尊重原住民或先住民的語言。語言雖只是人類意思和情感的溝通工具,但也是族群文化的表徵,執政者有義務維護本土語言的生存。是以吾人早就提倡實施「雙語教育」,甚至「多語教育」。
在台灣,除外來的「北京語」之外,閩南語、客家話及原住民各族群語言,已在此流行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仁慈的執政者應教導弱勢族群使用足以表意的文字,如沒有文字,則應結合語言學家創造之。至於閩南語、客家語,原都有漢字或羅馬拼音字的,應及早培養種籽師資,以便推動「雙語教育」。
語言之學習,越早越好。而九年一貫制課程綱要,如能規定國中小學生每週必選修一∼二小時的本土語言,日積月累,必能運用本土語言。這個「雙語教育」政策,對促進台灣內部之族群和諧與文化融合是有幫助的。
然則,據悉「九年一貫制課程綱要」的「總綱小組」居然以「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未將「語文領域小組」提交之議案納入議程討論,誠為遺憾!要言之,教育本來就是政治的一環,教育政策之制定,必須符合人民之需,人民之需要就是政治、政治家和教育家都有義務滿足人民生活之需要。規定國中小學生每週必選修一種本土語言,可以保障台灣本土語言之傳承,尊重台灣人民之人格尊嚴,促進各族群之和諧與互愛!
(原載於1999年12月28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