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
總統選舉期間,日本NHK電視台記者訪問我。在訪談中,問過我一個問題:「李教授,我們別道你主張台灣獨立,你幫陳水扁站台助講,可是陳水扁在選戰期間以及當選後的言論,並沒有明確走台獨。這樣說來,你支持的人雖然當選,可是你的主張算不算實現了呢?」
我笑著回答:「老實說,陳水扁一當選之後,如果立刻一切就依照台灣獨立的理想行事,我一定要勸他千萬不可。」NHK的記者聽我這麼一說,笑出來了。他邊笑邊點頭,顯然他沒有等我把話說完,就已經明白我要說什麼了。我當然還是繼續把話說完:「我理想的台灣獨立,是希望台灣具有國際法人的地位,名正言順以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制定新憲法,不必再拿舊時的南京憲法在這裡修修補補;而且要有真正代表台灣的國旗,不該再用一面黨國不分的『國旗』;海峽兩邊要建立起互尊互重、相互提攜的兄弟之邦的兩國關係,如此才是我理想中的台灣獨立的意義。但我知道這純粹是一個ideal type,衡量台灣現實的主客觀環境,我知道障礙相當多。今天阿扁固然已經當選總統,但是得票率不到四成,因此就不能不去顧慮另外六成選民的心態與反應。如果不計現實條件而隨心所欲,反而引來更大的反彈,結果不僅理想達不到,最後適得其反,距離更遠。」我這樣回答NHK的記者後,忽然間,勝選的那份喜悅在頃刻之間淡化了,心中卻浮泛起幾絲無奈的感覺。
觀察古今內外的歷史,任何變法革新的障礙,大抵來自三種阻力,我稱之為「既得利益者」、「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其中, 既得利益者」比較好解決,只要因勢利導,花錢消災,尚可以了事(例如以數百萬的退職金,勸退那些過去自以為維繫「法統」的萬年國會的「老賊」),然而,「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才是變法革命的更大阻礙。什麼是「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例如,像林肯解放黑奴時,許多不習慣做主人的黑奴竟然起來反對;清朝末年女革命家秋瑾提倡女子「放足」時,卻遭到習慣綁腳的中國婦女群起辱罵;中國辛亥革命後,或是台灣日據時代,許多習慣「清國奴」辮子的人,在面對剪辮子的要求時,卻痛哭流涕,深感愧對租先(好笑的是,原先明朝的遺民,在面對滿清「薙髮結辮」的命令時,也是愧對祖先而痛哭流涕)。這些「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的行為,完全是巴夫洛夫式的制約反應,也是一種囚室心理。了解這種制約反應與囚室心理,我們就不難了解台灣為什麼還有許多人在同樣領土範圍上換個新國號、制定一部新憲法,對他們來說會像要他們的命一樣痛苦。
蔣氏國民黨政權長期在台灣實施「沒有台灣意識,只有大中國意識」的洗腦教育,造就了這些「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台灣自一九四九年以後早就實際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生存了半個世紀,而且發展出世界矚目的經濟實力與民主成果。可是竟然有許多人聽到台灣獨立,就歇斯底里起來,竟然還有人愚蠢到用「台獨」與「台毒」的諧音來認識問題。正因為還有這麼多被洗過腦的「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也難怪選戰期間國民黨的文宣竟然以阿扁喊台獨萬歲的畫面來「醜化」阿扁,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台灣會拿自己的獨立當可恥的事。這群使用新台幣的國民,過著獨立於使用人民幣的國家之外的生活,竟然把自己的「獨立」看成可恥可怕的名詞,真是世界大奇蹟,簡直笑死「美獨」份子華盛頓和傑佛遜了。
所以,台灣獨立建國的最大障礙,不只是來自中國北京,更是來自台灣內部的這些「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台灣若真要名正言順建立新而獨立國家,不要等中國武力犯台,台灣內部這群「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早就起來叛亂了。君不見阿扁當選後,「統」派電視台的現場call-in節目中就出現很多現役軍人打電話表示:「如果台灣搞台獨,我們就先打台獨!」這哪裡像是「以服從為天職」的國軍呢?這不是明目張膽擺明軍人可以凌駕民意之上,如果不順其意就要不惜發動軍事政變嗎?
為什麼全台灣人民的納稅錢、在台灣獨立生存了半世紀的軍隊,竟然還有部分軍人會不能容忍台灣的獨立自主?理由很簡單,問題還是出在這套教育,包括軍中教育更是如此。我們看看陸軍軍歌竟然標榜「黃埔建軍」,而空軍軍歌還扯到「崑崙山」去。黃埔和崑崙山不都在那個要對我們動武的中國境內嗎?沒有台灣主體意識的軍隊,如何保衛台灣?
除了軍中教育,五十年來整體教育的內涵都沒有建立台灣的主體意識,以致造就了許多反對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民。台灣目前內部人民在國家認同上呈現極大的對立,這種對立,正是受制於這套舊教育的人,與跳出這套舊教育的人,兩者之間的對立。易言之,認同舊國家的人與期待建立新國家的人兩者之間的對立。這是一件何等愚蠢的內部鬥爭,不僅自我消耗實力,也是台灣不安定的因子(有人說,台灣的危機在於中國的武力威脅,我不以為然,蓋以台灣的經濟實力與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看,中國對台動武,等於是甘冒世界的大不韙而向國際秩序挑戰,這是國際社會所不容,台灣在這樣的國際安全體系下才有安全保障,除非自己朝中國內政化死鑽)。
所以,台灣的危機在內不在外,這也是我為什麼回答NHK的記者認為阿扁上台不可能走百分之百台獨路線的理由,因為要化解台灣內部這些不安定的因子,尤其不要讓「我那眷村的弟兄們」太難過。
然而,化解不安定的因子,不能靠長期討好這些「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所以爾後當務之急,必須改變過去以大中國為思想座標的教育,趕緊建立百台灣主體意識的教育內容,幫助那些「既得習慣者」與「既得觀念者」早日跳出舊價值的窠臼,建立現代國家的新觀念。
而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同志們,更不應該因阿扁當選總統而停止運動的腳步。阿扁做為主政者,有其多方考慮,不能激進行動,我們可以體諒。正因為如此,沒有從政的台獨運動者,應該更加努力從事社會教化的工作,更積極宣揚獨立建國的理念。語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有我們獨立運動的同志「取法乎上」,才能讓主政者「得乎其中」,否則選上總統卻反而遲緩獨立建國,不就白選了嗎?台灣尚未完全獨立,同志仍須繼續努力。
(原載於2000年4月10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