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台灣人,不做中國人
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
美國的國會議員絕對不會質問他們的官員是不是英國人;新加坡的議員也不會質問他們的華裔官員是不是中國人。但是台灣的立法委員竟然有人幼稚到質問官員是不是中國人。當官員小心翼翼思考「中國人」的定義而沒有立刻回答時,幼稚的立委還會暴跳如雷,彷彿中古世紀狂熱的基督教徒面對異教徒一般的不能容忍而抓狂。
台灣有許多種宗教,各宗教又有各種流派,但不管什麼教、什麼派,都不敵一種宗教之狂熱,那就是「中國教」。「中國教」教徒奉「中國」一詞為神聖圖騰,聞「中國」而色喜,聞「中國」而精神奕奕,聞「中國」而一切希望生,聞「中國」而無上榮耀至。這樣的情緒,這樣的情操,稱之為「中國教」,絕非過分。前述的幼稚立委,就是這種狂熱的「中國教」教徒的取樣代表。這種「中國教」教徒,在聽到別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時,往往會對之口誅筆伐,會用嚴厲的口氣予以道德的譴責。比如,他們經常用「數典忘祖」之類的話,來批評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或不願當中國人的人。
如果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一定不假思索回答「不是」,理由很簡單,因為當問到「那一國」的人時,是就「國籍」而論,國際法上所談的國家的意義,沒有人以種族血緣來考慮的,種族的認同與國家的認同是兩回事。從國際法及國際的眼光來看,國際社會所說的中國(China),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一旦你對外宣稱你是中國人,國際世界必然認定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一九四九年建國以來,沒有一天統轄過台灣,今天住在台灣的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有誰向北京政府繳過稅?有誰當過「人民解放軍」?有誰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
有誰在台灣使用人民幣呢?否則,為什麼住在台灣卻自稱是中國人呢?我們向世界宣稱我是中國人,除了讓國際社會混淆傻眼,讓江澤民歡欣大悅之外,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如果台灣人是中國人,則台灣人和江澤民、朱鎔基等人同一國。我只是想不通,我們台灣人(所有住在台灣、認同台灣的人)有什麼義務非跟江澤民同一國不可?
盎格魯撒克遜後裔的華盛頓,是美國人,不做英國人;廣東客家後裔的李光耀,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國人;擁有閩南人血統的柯拉蓉,是菲律賓人,也不是中國人;同樣的,閩南人與台灣平埔族混血後裔的李筱峰,要做台灣人,不做中國人。這道理極其淺顯,王天競為什麼到現在還搞不清楚?
「中國教」教徒可能又說了:「我們說的中國人,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而是指同為炎黃子孫、中華兒女的人。」讀者諸君,聽到了沒有?他們果然滿口神話,您說我稱他們為中國「教」,是不是很得體?
高雄醫學院的陳順勝教授早就研究得很清楚:百分之八十八的台灣人的HLA和粒腺體核酸基因,與中國大陸的民族顯然不同,而更接近南島民族的基因。這項學術研究的事實,一直不是那些迷信「炎黃子孫」的「中國教」教徒如王天競者流所願面對。
既然不願面對學理,那就順著「中國教」教友的邏輯來追究也可以。說穿了,包括王天競立委等人在內的「中國教」教徒的祖先們;也絕大部分都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因為「中國」一詞被用來作為國家的概念,那是很晚近的事。古籍中的「中國」,多指「中原」或京師所在地。
所以華人的祖先們,極少人用「中國」一詞來做為身分認同的符號。試看一九○七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清國留學生部」的一本畢業題名簿中,來自清國的六十二名留學生在填寫自己的國籍時,寫「支那」約有十八人,寫「清國」約有十二人,寫「中國」或「中華」的只有七人,其餘還有二十五人不知道如何寫。留學生況且如此,更遑論廣大目不識丁的芸芸大眾了。可見到了二十世紀初,許多人還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國」、「中國人」一詞,是在近半世紀內才被政治力神聖化,成為民族主義者圖騰。
「中國教」教徒王天競如果不信,我可以做個模擬情境來幫他說明。聽說民間神壇有一種專門替人「牽亡」的乩童,我雖然不信這種邪門歪道,不過為了假設,姑且信其靈驗。偉大的中國人王天競,氣度恢宏,就容許我開個玩笑,作個假設──話說慎終追遠的王天競,在聽到許多台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之後,悲憤填膺,認為這種數典忘祖的行為,簡直「此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決定找乩童牽出列祖列宗的亡魂,向他們投訴。乩童果然替王天競牽出他三十代的祖先們的靈魂,列祖列宗一一顯靈,人數龐大,王天競看了傻眼,只好從中隨便選數百位祖先稟告:「列祖列宗在上,請您們說說看,台灣竟然有許多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真是對不起您們列祖列宗。」列祖列宗聽了,一頭霧水,紛紛問王天競:「什麼是中國人?」王天競被這一反問,不覺一征:「什麼?連您們也不知道中國人?」這些祖先被問愣了,沒有一個人承認他是中國人,有的說他是大宋子民、有的說他是大唐帝國子民,有的說是大明帝國子民,也有的說是大閩國人,也有說是蜀國人、大理國人、遼帝國的人、西夏人,不一而足,就是沒有一個說是中國人。
王天競氣起來了,對著列祖列宗大聲喝道:「你們竟然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簡直數典忘祖!
(原載於2000年6月20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