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台灣母語前途的幾個重要方向

王麗萍/台灣南社教育台灣化立委顧問團召集人

楊維哲/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李 喬/台灣筆會會長

張復聚/台灣南社台語組組長

鄭正煜/台灣南社執行長

 


許多不滿台灣母語每週必選一至二節、結果國小都以一節定位的關心台灣母語人士,計畫對教育部反彈,展開抗爭。我們支持訴求方向,但同時要提供幾個不同面向以供思考。

第一、母語每週必選一節,乃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法定範圍」之內。此事由全國各國小自主,責不在教育部。抗爭的朋友可以以教育部為對象,「集中焦點」要求教育部表態,但是也可以直接對學校爭取,或者箭頭指向縣市長與縣市教育局長。當然也可以要求執政縣市超過半數的民進黨黨主席謝長廷明確表達立場。

我們堅決的認為:民進黨中央及民進黨縣市長,長期以來對台灣文化的復甦與台灣母語的提倡,有非常嚴重的失職。實際上,翻遍台灣所有法律,沒有一條規定中、小學教師必須以「國語」(北京話)教學,民進黨與民進黨縣市長未利用執政的行政裁量權,對台灣母語提供應有的貢獻,台灣文化與母語的關懷者,應強力予以施壓。

第二、小一至小六必選的台灣母語未來的教學有事實上的危機。四年前,國小三年級已開始設有「鄉土教學」課程,學童必須學習自己居住的社區、鄉鎮、縣市與台灣的相關課程。但是須知,現行的國小「鄉土教學」沒有成績評量,不納入計分,結果學生無意學、老師隨便教,很多授課教師台灣鄉土的基本常識都有非常大的問題,遑論開班講學。

依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的既有設計,未來小一至小六的台灣母語,也是沒有成績評量,結果兩個現象會出現:第一、學校隨便找個教師濫充母語教師,或母語教師在學校毫無地位。第二、學生不會認真學習,教師或學生在母語課中都容易廝混。

關心台灣母語前途的人有必要要求台灣母語納入「正課」,否則縱有母語課程也是枉然。

第三、本年八月一日,新學年度開始,小一開始講授台灣母語,明年八月,國中一年級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依既有慣性,國中「選修」台灣母語就是表示國中必定與台灣母語絕緣,不會有學校開選修課,縱然開了也不會把教和學當一回事。

為今之計,一、要求選修的台灣母語納入成績評量,將來升學若採計在校成績,台灣母語分數也應計算。二、要求教育部、縣市長表態支持國中母語應具有「必修」之性質,做行政上的提倡。

第四、除竹師語教所、南師鄉土文化所,及東華大學原住民文化系、所以外,全台灣所有大學迄無正規台灣母語師資培育單位。真理大學、成功大學雖有台灣文學系、所,究非純正台灣語言、語文研究。而教育部對台灣母語學系的設立,雖已通函各大學創設,但正規師資之出爐,已是六年以後的事,與當前之需求,實是緩不濟急。教育部眾官若有台灣情懷,未雨綢繆,應趕快籌設台灣文化學、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學、台灣民俗學、台灣生態學系、所。此事若不及早著手,「死掉一個耆老,就失去一段台灣歷史」,歲月無情,我們已全無磋跎的機會。

「九年一貫課程」,約計兩年後將再研議修訂,如何形成氣勢,要求教育部循正確方向修改,亟待台灣母語與台灣文化的關懷者積極努力。依過去經驗,功不唐捐,努力必有成果,蟄伏已經五十年,為什麼台灣文化人的覺醒如此遲緩而無力?

原載於2001年2月19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