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團隊有戰術無戰略

 

陳茂雄/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

最近台灣所發生的兩件大事就是經發會以及二○○一年世界和平大會的落幕。經發會方面,最明顯的變動就是「戒急用忍」轉換成「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其真正的用意,只是討好各界,前四個字是用來巴結舊國民黨勢力以及企業界,議他們認定「戒急用忍」已鬆綁,後面四個字則用來模糊獨派以及一般勞工的異議,實質上是「戒急用忍」鬆綁,張忠謀等企業家都已積極準備向中國出發。以往經常追擊執政黨的在野黨也暫時休兵,看來好似一片祥和。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來了好幾位屬國際上重量級的人士,竟然由副總統獨撐大局,總統並未參加,這等於向全世界公告總統府內部不和。

扁團隊的選舉技巧可說是世界一流,以往民進黨最弱的一環就是支持者的年齡層偏高,但陳水扁的支持者卻是年輕人最多,這是因為扁團隊相當懂得選舉,但會選舉的人未必就精於執政。打一場選戰是屬戰術問題,但要維持長期的實力,做為以後各場選戰的基礎則屬戰略問題。陳水扁的智囊團就是以前選戰時的扁團隊,他們精於戰術,但對戰略則太不成熟。

經發會算是諮詢單位,只提供立法或是行政單位各種意見,他們不能擁有立法權或是行政權,因為他們並非依體制產生。經發會剛開鑼時,陳水扁就公開宣告,經發會的共識,行政單位不能否決,這是違反體制的做法,陳總統所以會這麼做,是屬戰術上的應用,他將經發會當做擋箭牌。因為依照在野黨的習性,無論執放黨怎麼做,他們都會找出一些理由來圍剿,造成政局不穩定,引致經濟蕭條,這是政治問題,在野黨所要的是民進黨下台。依執政黨的看法,若不找出擋箭牌來穩定政局,兩年後陳水扁必定下野,所以無論經發會的共識是什麼,執政黨照單全收,讓在野黨找不出圍剿的著力點。在兩岸問題方面,因為舊國民黨勢力與企業界的意見相近,為了安撫舊國民黨勢力,這次經發會的成員乃以企業界為主流,因而經發會的共識大部分是舊國民黨勢力所能接受的,所以近日全國好像出現一片祥和,扁團隊的戰術是成功,可是戰略上卻是失敗。

以「戒急用忍」鬆綁來解決台灣問題算是「飲鴆止渴」的做法,產業移到對岸,是解決企業界的問題,也滿足舊國民黨勢力幫助對岸以經濟併吞台灣的願望。「戒急用忍」鬆綁之後立刻會出現三個效應:第一,台灣的經濟活動移往對岸,會形成寄生經濟,對岸很容易使台灣的經濟崩潰。第二,對岸吸收台灣的資金、生產技術、管理方法等,提升競爭力,擊垮留在台灣的產業,並促使台灣的失業率升高。第三,資金大量流向對岸,使台灣的消費能力降低,不能促進消費性的經濟活動。以戰術層面來看,在野黨的圍剿暫時停止,政局可以得到短期性的穩定,在股市變動方面或許會有正面的效應,它對消費性的經濟活動會有所幫助。在戰略上來看,它是失敗,因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經濟會更趨惡化,也不能搭上兩年後全球性景氣復甦的班車。事實上在戰術正面的效應,民進黨未必能沾到光,經過大變動才使股市穩下來,更讓人民覺得民進黨沒有執政能力,他們認為股市所以可以穩定,完全靠在野黨的壓力。再說目前勞工已對執政黨太遷就企業家感不滿,他們有可能被其他政黨吸收。

事實上最近在野黨變得比較溫和並非完全是經發會之功,政局的變化也屬重要的因素。本來泛藍軍是準備要在年底立委選戰後,挾超過半數立委的威力來癱瘓執政黨,所以選前他們就積極地對執政黨掣肘,但台灣團結聯盟的出現,使這個佈局解體,因為他們的立委席次要超過二分之一的機會相黨低,宋楚瑜因而改變戰略,以搶佔政治版圖為先,不以癱瘓執政黨為主要戰鬥目標,加上馬英九已在為下一屆總統選戰暖身,這對宋楚瑜與連戰產生相當大的壓力,因而不得不調整戰略,以免讓馬英九坐享其成。

若是扁團隊真的相信在野黨杯葛執政黨是為了政策問題,那會使人懷疑扁團隊的成熟度。一年多以來,在野黨在政策上一直與執政黨對立,並非真的為政策而爭,而是要民進黨下野,所以他們想盡辦法使執政黨放棄自己的政策,令其在內部產生矛盾,與支持者產生衝突。民進黨內部反陳水扁的人不少,然而因為自己的支持者與陳水扁的重疊,所以不得不扮演擁扁的角色,若是陳水扁的政策轉折太多,就形成了反扁的著力點。目前執政黨遷就在野黨是得到短時間的平靜,再過一段時間,他們還是會再找新的主題來圍剿執政黨,因為他們的目標是要執政黨下野。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脫離不了政治,經濟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扁團隊要解決經濟問題就要先在政治方面下工夫,一方面在立委選戰中,大力搶佔政治版圖,一方面應用合縱連橫之術搶得先機,諸如在宋楚瑜、連戰、馬英九之間製造矛盾,自己再搶佔平衡點,如此當然可以使政局穩定,不要一直在戰術層面上打轉。

陳水扁不參加世界和平大會受到傷害的不是呂秀蓮,而是陳水扁,人民會覺得花一大筆鈔票出國,說是為了打入國際社會,但國際上知名人士來台參加的重要會議竟然少了台灣的總統,況且陳水扁連雞毛蒜皮的活動都參加了,為何不參加這個活動?扁團隊若懂得戰略,應該讓呂秀蓮在前播種,陳水扁在後面收割,以總統身分參加世界和平大會,有幾個人會認定這次的活動不是陳水扁的功勞?

原載於2001829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