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 (水平): 編 後 語
 

 

 

 


延續上一期編輯的經驗,我欣然再接下這一期的通訊。我接受的理由很簡單:倘若連這種不甚困難的工作都不願接受,還談什麼建國和改革的理想?

數週前,我曾經和名政論家老包碰面。言談中聊到台灣人辦媒體的事情。老包說,有位民進黨高層人士曾經向他討教過辦一份報紙究竟要準備多少財力。老包不假思索說:「一百億台幣」。這位高層人士當場大吃一驚,不敢置信。老包說:「一百億不代表真的得花上一百億,也許十億、二十億,一份報紙就生存得下去了。但是,一百億代表的是一種信心的宣誓,沒這種必勝的信心,不如不辦」。

的確,一年多來種種的跡象顯示,台灣人的自我信心實在脆弱不堪。統派媒體更是洞悉這種台灣人「自信缺乏症候群」,不分晝夜疲勞轟炸,絕不手軟。這中間原本站在第一線的朋友,有人動搖了,有人退縮了,而更多的人選擇沈默以對。然而,沈默能解決問題嗎?台教會的朋友該想想,如果連我們都放手了,還有誰會傳承使命的火炬?八十幾歲的李登輝前總統都閑不下來了,我們有什麼資格喊累?

過了這一季,選舉又到。選後的局勢,沒人能精準預測,但是我們都知道台灣未來的幾年將面臨存亡關鍵。身為一個台灣人,從出生的第一刻起,我們就註定和政治脫離不了關係。因此,我們沒有選擇,只有勇敢面對困厄,奮戰下去。

王逸峰

2001,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