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O年台灣文化的新出發

──台灣對原鄉漢文化關係的歷史新探

▉莊萬壽(台灣師大國文系國文研究所教授)

  馬關條約至四月十七日適為一百年,它只是這一塊土地與 人民長期被踐踏被奴役的其中一段之賣身契而已。一百年在怨 歎中倏忽的過去,世世代代的台灣住民至今猶掙扎於被統治的 結構中。一百年前,咱的運命又由滿清出賣給日本;一百年後 ,已統治五十年的中國國民黨亦氣數將盡,台灣人民若不能醒 悟,起來結束被統治的歷史,否則可能又淪為中國共產霸權的
禁臠。

  台灣又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台灣人民當然義無反顧的要 朝向獨立自由的康莊大道,勇往直前。然而目前民主運動步履 惟艱,人民的醒悟率到達瓶頸,論者多以打破電子媒體壟斷, 即可撥雲見日,這不免過分樂觀,像當年期待報禁的解除,其 成效大家盡知,最重要的是台灣本土化的文化教育之建構,才
是完成民主改革的最根本的途徑。

  本土文化,本就是人類文化的常態,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 ,無不是本土文化,李登輝總統多少已有這樣的概念,然看看 教育部猶頑固的把一個既與台灣無關,意義復又是莫名其妙的 「暨南」「東華」之名,來侮辱台灣,即知統治文化猶野蠻的 緊緊壓制在本土文化之上。這個問題會使人連想到這是「大中 國文化」,而一談到「中國文化」,有人就會氣憤填膺,欲除 之而後快,舉凡貪污腐化、殘暴、鬥爭、欺騙、虛偽,以至髒 亂、吐痰……都是中國文化,因此就以為必須切斷與中國文化 的臍帶,讓台灣文化獨立發展。可是當人們推展台灣文化活動 時,又會發現越是追尋本土,越是中國,如南管、北管、亂彈 、傀儡,都來自大陸,連獨立發展的歌仔戲,也難與來自大陸 的傳統戲劇無關,而才子佳人的戲目,亦皆唐山的故事。此外 ,文學作品,現代的也難全擺脫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影響,古典 的舊詩文,更是唐山的物件。這些矛盾,令人懊惱不已。一般 簡單的解決方法是把它分為文化中國,及政治中國,台灣對文 化可以認同,對政治不能認同。但這樣是十分膚淺空泛的說法

  關於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係,我必須從古代史的 學術立場,來做一個新的歷史觀察,以提供學術、文化、政治 各界的重新反省。所謂「中國文化」一詞,不是很科學的。主 要是中國是指那些王朝、地域並不明確,是否只指漢語族政權 ?或包括蒙古元朝?皆難以界定之故。雖然戰後日韓用了這個 複詞,我以為我們台灣宜用「漢文化」一詞,是指漢字漢語文
化,而非是種族性的。並避免與現代「中國」相混。

  四、五千年以前東亞黃河、長江、粵江間的民族數以千計 ,黃河上游為華夏民族集團、下游為東夷民族集團,長江流域 為苗蠻民族集團,今日浙江、福建以南到廣東越南則又為百越 民族集團,而苗蠻與百越關係較密切,是新石器印紋陶文化的 地區,與華夏的彩陶,東夷的黑陶文化相當的不同。二、三千 年所謂「中國」概念最初形成時,是指華夏民族統治的黃河中 游一帶而已,意思是「天下中央的文明地區」,以與四夷相對 ,一千年前長江流域還算不得是文明的「中國」,不要說是福
建了。

  福佬人的大陸原鄉是百越民族的閩越中的一支,戰國末閩 越人無諸建立了閩越國,秦始皇中央集權政權建立後被征服, 秦末,又告獨立,漢高祖五年(前二二)封為「閩越國王」, 直到武帝元封時(前一一)無諸子孫被滅。閩,是種族名,蛇 圖騰,支族很多,周禮稱「八蠻七閩」,今天稱為「福佬」, 一說是古「貉獠」族,大約在兩漢時與來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族 (東夷漸融入華夏)相融合,北方移民者有官吏與平民,他們 帶著古漢字古漢語進入閩南,同化了閩越人,使閩南保存了中 古前中原的語言文化,也許是丘陵式小農耕植,有古越人溫馴 遺風,閩南人二千年來皆是被征服被統治,包括五代時北方人 王潮兄弟建立的閩國。唯一例外的是明末鄭芝龍所建立的海洋 性的政權,明、清、民國、閩南人幾乎沒有人躋升於權力中心
。凡此種種,皆尚待深入的研究。

  至於客家則是西晉五胡亂華前後開始由中原向南方遷徙, 最後主要定居於嶺南,亦保存相當的中原古風,大抵閩南、客 家是在阿爾泰語族的胡人進入中原前就南遷了,而後來黃河中 原胡、華融合,產生了北方官話(國語)文化,因此台灣閩客 人在大陸的祖先,與黃河為中心的中國北方官話文化差異是甚 大的,閩、客語與北方官語的距離,比英語與德語的差別更遠 ,這是古代不同種族及文化深層結構所映射的現象。尤其今天
中國南方語言的繁多,即是多元民族背景的直接反映。

台灣是個多元族群文化新社會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家鄉,閩、客人移民三、四百年來又與 南島語民族大混血,加上後住民而蔚成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的新 社會,四個族群在這塊土地上形成的文化是台灣主體文化的大 傳統,各族群原鄉的小源流,也是我們新社會的小傳統,對於 本土新文化,我有一篇「台灣本土文化之理論建構」,不再贅
述。

  因此,今日「告別中國」的運動,是告別在東亞的一個中 央集權的政權及其國家,而不是切斷各族群原鄉的文化,而閩 南客家對原鄉的漢文化,猶如日本人的「唐風文化」一樣,把
它吸吮消化而成為台灣本土文化的一部份。

(原載1995年4月17日民眾日報3版)


台灣教授協會通訊第二期
回台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