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理想台灣總統
終結百年歷史悲情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一個省、一個地方政府不可能舉行總統大選,所以明年春 天的首屆民選總統活動,可以落實台灣的「國家」身分,是毋 庸置疑之事。雖然目前是依中華民國體制來進行競爭,但是畢 竟與「台灣省長」選舉的意義不可同日而言,何況多少年的台 灣反對運動,就是以一隻腳在體制內、一隻腳在體制外的方式 ,達到今日逐漸執政的地步。              

  近日來北京政府浮現焦躁不安,企圖以文攻武嚇的方式介 入台灣內政,雖然有針對李登輝的訪美之行的意涵,但是彼岸 深知台灣的民主化與獨立運動相輔相成,一旦選出理想的總統 ,必然發揮臨門一腳的功能。所以他們要「介入」的台灣內政 ,主要當然是總統選局了。               

  李登輝不是理想的台灣總統。

  問題是,李登輝果真是北京當局或台灣統派眼中「兩岸關 係的最大障礙」嗎?他果真是推動台獨的「黑手」嗎?這恐怕 是國民黨非主流、中國新黨及其外圍組織近年來為了權力鬥爭 ,想援引外力,因而向北京政府傳遞錯誤或誇大不實訊息的結 果。最近中國發動的一連串文攻武嚇,不但未能如願把李登輝 拉下馬,反而鞏固其「台灣代言人」的假相與地位。這固然是 統派政客所不樂見,而站在台灣人的利益與立場,亦不見得是 個好現象。                      

  李登輝是因著蔣經國的提拔而青雲直上,他是現任的中國 國民黨主席,而且是舊日中華民國法統(老國代)所選出的總 統,如今企圖把中國國民黨「台灣化」,這是理解其言行的「 基本架構」。儘管他和司馬遼太郎談到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甚 至批評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但是他在更多場合強調「中華民族 」的立場,最近在國民大會國是建言的總結答覆又說「誰也不 能否定台灣人就是中國人」。表現在政策上,國民黨政府主張 以分裂分治,兩個中國的立場參加國際社會,姑不論此舉使台 灣陷入國共內戰延長的邏輯、自毀國際干預的理由,尤其使台 灣人與中國人之間界線模糊,導致喪失敵我意識、國民意識, 當然不會是適格的台灣總統。              

  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應擔當斯任。

  台灣社會的認同分裂,乃是目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決 定了政黨的生態。除了新黨之類的中國黨、國民黨這種不統不 獨黨以外,只有民進黨是「台灣黨」,依目前實力,已可肯定 明年總統大選是國民黨(的李登輝)與民進黨對決的態勢。如 果林洋港成功整合非主流、新黨及其外圍團體的力量出來參選 ,民進黨勝選的機會更為增加。             

  由於台灣的憲政體制紊亂、社會共識不足,要把所有改革 工程寄望一人身上,顯然不切實際。惟此時此刻抉擇一位理想 的台灣總統,首在其能否堅守台灣人立場,以及有否解決問題 的知識與智慧,換言之,面對各種問題時的主見與定見,應比 花悄的競選政見更為重要。               

  民進黨正在進行的總統初選,透露著民主、進步的訊息, 乃其他黨派所望塵莫及。但願下個月理想的候選人產生之際, 即是台灣人「贏的氣勢」營造完成之時。         

(原載1995.8.17台灣時報第3版)


台灣教授協會通訊第四期
回台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