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來建國

▉范文芳(新竹師院語文教育系)

  在歷史的講法,中國已經建國有三、四千年這等古老了, 在二次世界大戰了後,全世界有成千上百的民族國家紛紛成立 。回顧咱台灣,在荷蘭、滿清、日本、中國等等外來統治者輪 番統治過幾百年之後,哪會猶然未能建成主權獨立的國家?當 然,背後有足夠複雜的歷史因緣、政治背景,不過,阮最想不 解的,是哪會有(包含統治者,以及被統治者)連建國的理想 、意願、決心攏無。                  

  有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害怕台灣獨立建國之後,他將失去 許多好處和特權,另外又有一部分人始終懷著濃厚又模糊的中 國情懷,也不願意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前者,透過近年來的 政治改革,已經顯示出他們的自私;後者,我看尚待教育改革 ,以點醒他們,獨立建國是台灣唯一的出路。       

  幾十年來,心繫台灣的「政治犯」、「良心犯」、「思想 犯」、「叛亂犯」前仆後繼,為台灣的人權、民主、法治做過 許多的對抗,也付出了許多的身家性命,在建國的路上,他們 已盡到了相當艱苦的責任。可怪的是,至今建國未成,到底問 題出在哪?阮看,是台灣文化的問題﹗         

  想要實現台灣獨立建國的目的,先要重建台灣文化,重建 台灣文化,有賴教育,當然近百年來的殖民、愚民教育,不可 能塑建健康、優雅的台灣文化,因此,教育務須大刀闊斧地改 革,在教育改革之前,政治改革又是迫切的工作。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一向是政教合一,政領導教,演 變到今日的海峽兩岸,都是一個模樣。把國家窄化為政府,政 府再窄化為執政黨,執政黨再窄化為領袖,領袖本是搞黨政、 軍事的門爭強人,一轉而成為道德楷模、時代導師。這樣的政 治體質不改,教育永遠是工具,黨政、軍不退出校園,教育只 能訓練出無知迷信、短視自利的劣質國民,這種體質的國民, 欠缺認知分辨的能力,欠缺爭取尊嚴、理想的勇氣,欠缺關懷 他人的愛心。因此,我們發現在傳統中國政教合一的文化影響 下,遂有相當多數的台灣人,看不出中國文化中的惡質政治, 也許會個別地「幹罵」一些貪官污吏,卻不會用選票來推翻這 種政權。也讓我們瞭解,仍有那麼多數的台灣人(居位於台灣 的各籍人士)寧可不搭不七、妾身不明地想不統不獨,維持現 狀,這種人,在思辨、認知上不明白獨立自主的意義,在人格 理想上,不追求獨立自主的尊嚴。            

  五十年來,在台灣施行的中國式教育,弊端重重,一般民 眾大多會舉出「升學主義」、「惡補」、「體罰」、「死背」 、「考試太多」、「混文憑」……等等壞現象,但是,他們並 不能認清這些壞現象背後的文化因素。在傳統的中國文化薰染 之下,教育本是為統治者訓練幫手、培養順民而已,在國民黨 體制下的教育,上自宗旨,下至師資、教材、教法,全籠罩在 黨、政、軍的淫威之下。                

  我們主張黨(知青黨部)、政(官派校長)、軍(軍訓教 官)、特(人二室安全秘書)退出校園,我們要求師資培育多 元化(打破師範院校之壟斷)、教材編訂開放(打破教科書之 統一編定)、電子媒體開放、報禁解除……。這些主張、這些 呼籲,都是為了攏脫惡質的中國文化影響,為了衝破惡質的國 民黨政教體制,可以說是從政治、政策層面的改革,來幫助技 術層面的教育改革。                  

  當校園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則校長的推選、教師之聘任 、教材之選用、學術之發展方向,都可以更多元化、現代化教 育的自主、教師的尊嚴才能得到保障。有了自主尊嚴的教師和 校園,才能掙脫惡質的文化薰染,共同努力塑造更健康、活潑 、優雅的台灣新文化。                 

  我們爭取到了教育的自主權,才能夠將我們的教育宗旨定 在以台灣為主體為目的這個基點上,將我們的教育內容照顧到 本土的(母語、鄉土史地)、環保的(愛護美麗島的自然資源 )、人權的(法治、公理、正義)、科學的(合理的、真實的 )美感的(文學、藝術、民俗)。            

  有了這樣的教育宗旨和教育內容,自能塑建台灣新文化, 以這種新文化做基礎,加上經濟的、軍事的、內政的、外交的 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建立一名正言順、有人格尊嚴的獨立自主 國家。                        

(原載1995.7.6台灣時報第3版)


台灣教授協會通訊第四期
回台教會